變東變西玩廚房的煮菜準則:
1.煮了要有人吃
2.食材隨著一年四季變化
3.季節盛產,容易取得
4.影片會如過程中紀錄食材的變化
5.拜託看倌,不要為我指定功課,有些東西我沒做過,網路上google得到,所有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,為了不想模仿,那就是要多學習、多做,不要把思考方向設限在某個食材上,自己要有判斷謠言、是非的能力。
6.網路上有各式各樣的方法,別人的方法「要真的」試過,才會知道箇中奧妙.....
7.不要留言問我食譜或答案,沒做過,我也會直說。
8.我的影片,大多都是,從一而終,影片裏面用的食材,儘量都是同一批拍攝,如果要補片段,所用的工具也都會是一樣的,絕不會有片頭放絞肉機照片,影片後面卻是用果汁機製作的事🙄️🙄️。
9.目前手邊的廚房工具很多種,假設,想在廚房裡快樂的玩,就要先從自己手上有的玩具開始使用。
例如:手持攪拌棒,是我最常使用的工具,用在讓食材均質、鍋子就算在烹煮也能操作.....唯一一個要注意的是,購買前,一定要確定刀頭大小、和攪拌棒重量。刀頭小,可以配合馬克杯的口徑,直接在杯子裡把食物打完,攪拌棒用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😌(我說的是伊xxx紅色那支,要用碗公刀頭才進得去,但是刀罩太高,食材要加量才碰得到刀頭)。攪拌棒的重量,會影響到操作者的手,太重很難握住,最好能單手操作、好拿(我說的是伊xxx紅色那支,重到要2隻手握😝)。另一個重點是,馬達的軸承跟刀子是可拆式的,這樣要壞掉,買下半段刀頭或買上半段主機,不用整支找不到適合的紙箱,寄來寄去萬一又修不好的時候會很麻煩(我說的就是多x必😱)
例如:隨行杯,隨行杯是適合打果汁+液體+冰塊的工具,軟質材料、不需要加熱、有水可以加速帶動食物轉動,冰沙勉強可以,投料的順序是有技巧的,軟質材料的要放杯底(水果),越接近刀頭,放冰塊,這樣打起來才吃得到水果的營養,口感棉密。接近杯口要留5公分的空間,讓食材可以好好的旋轉跟翻滾。
10.購買廚房家電,要注意幾項重點:
⚠️機器設備的價格貴不貴?
⚠️想使用在什麼樣材質的食材上?
⚠️機器需要處理的份量?
⚠️設備好不好清洗?
⚠️機器的保固服務?
⚠️購買後會不會經常使用它?我買回來的家電用品,都會極盡所能的使用它。買了就是要用,認真用,保固內送修就是好運。過保固就壞掉的機器,以後購買前要三思。
⚠️該商品的配件,容不容易取得?
⚠️購買「家電產品」前要做什麼樣的功課?
🤔我會先上拍賣網看看「這台」被二手出清的多不多。
🤔我會上網找找看有沒有什麼業配說該機是「神器」的文。
🤔我會找找有沒有該機的操作影片,參考它能處理的食材材質是軟?硬?但是淘寶上的貨,看起來都很假,有興趣了解的人,可以到YouTube上找「丹爺爺」的影片,保證看完工具的操作測試,會很消火,一下就冷靜,不會再衝動亂買工具。(點一下影片,可以連結到丹爺爺的影片)
⚠️在什麼地方購買?
根據我本人的網路平台購物經驗豐富到,三天三夜都講不完🤦♀️,
我寫過X同不推、X萊X斯不考慮、FoodSaver家用真空機的操作心得、
yahoo購物中心買到會噴電容的補蚊燈、
在google評論上寫秉衡量電子秤會被他們寄存證信函警告🖕、
PChome24h 因為標錯價格想賴皮退刷我的信用卡🖕、
網路購物最好是用自己的信用卡,否則出現問題,處理起來會很麻煩(大同蒸烘爐那件事)、
家電用品別買「境外白牌貨」壞了就只能自認倒楣花錢消災,
否則就是家裡要有會拿焊槍的高手幫你維修😱😱。
未完待續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