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榨的油-紫蘇籽油
我的臉書社團,歡迎加入『變東變西玩廚房』
我的臉書粉絲團『變東變西玩廚房』希望來幫忙按個讚👍,我會分享在生活中關於食材的大小事哦!
因為紫蘇籽不便宜,應該是全部油料裡最貴的,在爬文過程中發現,新鮮的紫蘇籽必須經過處理去除它的毒性才能拿來食用,它的有毒物質是紫蘇酮、紫蘇烯、紫蘇烯酮、紫蘇醇、紫蘇醛,但是紫蘇種子經過霜凍期後就可以去除它的毒性,雖然我不懂什麼是霜凍期,單就以中藥材的處理方式,應該是一種到零度的低溫處理吧!
紫蘇種子中油脂含量高達45%、亞麻酸linolenic acid 62.73%、亞油酸lionleic acid 15.43%、油酸oleic acid 12.01%、軟脂酸7.66%、硬脂酸stearic acid 1.69%、蛋白質25%。
紫蘇種子因為所含的亞麻酸比亞麻籽還高
不過我覺得無論食物有任何功效,說得跟神油一樣都不是重點,重點是均衡飲食,任何東西都不要過量食用,油一天最多不要超過15ml,原因很簡單,1.過量會腹瀉。2.任何食物營養素人體吸收都是30%,吃多了反而對腸胃消化跟吸收造成負擔。3.千萬別相信誇大的療效,很多食物會帶來好處,但也有可能帶來壞處。4.食用時以一個星期做嚐試期,因為能不能接受,或是能持續多久時間,一個星期就能知道。
我喜歡嚐試不同的食物,因為沒試過不知道食物的味道,但是不會極端的吃或不吃,但過多精緻化或化學添加物太多的加工食品儘量不碰,因為製造過程早就把食物原有的營養成分都破壞了,食物也有可能會是過敏源,但是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,自己最清楚。
接下來廢話不多說,榨油囉!
我一開始是先用油菜籽/冷榨程式。
結果出渣口會噴油,只好先暫停一下換成亞麻籽/冷榨程式。
換成亞麻籽/冷榨模式後,似乎出油比較順了。
換程式後,出渣口就沒再噴油了,出油口的油泥變比較少也比較細。
第一次榨完有164公克的油,算了一下油菜籽/冷榨程式出油率約28%左右。
第二次換成了亞麻籽/冷榨是185公克,出油率約30%。所以亞麻籽/冷榨程式比較適合紫蘇籽。
第一次的程式跟第二次程式榨真的有差耶!
但第三次是用亞麻籽/冷榨的程式,但這次居然爆增到223公克,出油率是37%
為什麼第二次跟第三次同程式出油率會有差,我想應該是放料方式吧!我第二次是整包倒進去就不理它了,第三次是一次倒4分之1包,分了4~5次倒紫蘇籽,沒想到因為這個動作,出油率也增加了。
出來的油粕要像照片那樣乾乾的比較好。表示油都往出油口去了。
這是出油口上濾油網上的油泥,這個可以做沾麵包的抹醬、拌麵或拌飯,或是吃燙青菜挖一匙取代肉燥也很營養。
其實榨油完最苦腦的是油粕該怎麼辦,我是用調理機把油粕絞細一點像粗顆粒的粉,最近我迷做手工皂,我打算用這些油粕入皂,姑且不論有沒有效果,這個就像是物理性的去角質材料,有一點點顆粒,但還殘留一些油跟植物纖維和營養成分,做肥皂應該蠻滋潤的吧!反正不是吃掉就是用掉唄,否則3斤紫蘇籽快1000塊,丟掉真的會捨不得。
油粕我最常拿來當早餐,加牛奶進果汁機打碎喝還蠻營養的。